作物学


河南科技学院作物学学科有70多年发展历史,现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2020-2024)、河南省首批特色学科(A类)建设点(2015-2019)、作物学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2)和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依托的农学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学科为河南省博士点授权单位重点建设学科支撑学科之一。设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四个研究发向。现有专任教师81人,中原学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30余人次,教授25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人,博士生兼职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5人。

学科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2个;拥有国家级农科教大学生合作培养基地、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3个;建有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14个。学科紧紧围绕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大需求,以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质创新为特色,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棉花抗病虫和特优资源创新利用、耐密宜机收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作物高效基因编辑技术和分子育种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获国家科技成果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供55项。学科主持培育的代表性小麦品种“百农3217”“百农64”“百农矮抗58”“百农207”“百农4199”等系列新品种,引领了黄淮麦区品种更新换代四十年,累计推广面积近8亿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百棉1号”“百棉3号”“百棉985”和“百玉1号”等棉花和玉米品种,已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其中在中亚国家推广800万亩,添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其中国审棉花品种“百棉1号”和“百棉985”获201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早熟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作物学学科在《Nature》、《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发表了达尔文的遗传理论研究成果,标志着学科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的新突破。2012年至今,学科培育的小麦、棉花和玉米等新品种成果转化直接经费超5352万元。

2022年,作物学所属的农业科学、植物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得了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作物学在2017年上海软科排名第6,2018年排名第9;2020年在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第20名(前40%);作物学科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6年排名第9;农学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8年排名第9。学科带头人茹振钢先后受邀参加建党100周年庆典、建国70周年庆祝大会并登上国庆彩车,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科在新品种选育、技术服务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