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娱乐,BBO娱乐

当前位置: 必博娱乐,BBO娱乐 ######### >> 科院要闻 >> 正文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王清连)

2003年12月07日 00:17 院办 (点击次数:)

各位代表:
受院党委、院行政委托,我向大会作教学科研工作报告。

一、教学科研工作回顾

  2001年院教学工作会议和1995年院科研工作会议以来,我院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地实施教学科研管理,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改善条件、增强实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显著成绩。
(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 2001 年初的 5753 人,增加到目前的 10415 人,增长了 81%;其中本科生从 4119  人增加到 9421 人,增长了 129% ,本专科学生比例由 2.5∶1  提高到 9.5∶1 。
  两年来,新增实验室1.85万平方米,教室2000平方米,学生宿舍2.8万平方米,运动场1.8万平方米;投入270万元建成了我省规模最大的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增加到120万册;投入1300多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4600万元;建成了5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增建了10个专业实验室、4个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室、3个计算机实验室;13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
(二)学科专业结构得到拓展和优化,课程和教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两年来,本科专业由18个增加到29个,专业总数达到44个,涵盖了农、工、文、理、管、经、教育等七大学科,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组建了5个二级学院,新设了4个系,教学单位增加到7个二级学院、10个直属系和4个教学部,为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基础。
  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加强。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予学科专业申报为契机,评选出作物遗传育种学、基础兽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职业技术教育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果树学、植物学等7个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并投入400万元进行重点建设。作物遗传育种学、基础兽医学、植物学三个学科通过了省学位委员会的评审,2004年起可以合作招收、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
  课程建设成果突出。《遗传学》、《有机化学》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精品课程,其中《遗传学》被推荐参加国家首批精品课程评选。《果树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高等数学》等10门课程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无机及分析化学》等3门课程获省教育厅首批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资助。
  教材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使教材选用进一步规范化,全国统编教材和优秀教材选用比例达到90.8%。两年内组织教师编写出版教材21部。
(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质量稳步提高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范了基础课教学,完善了五年制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了专业口径,强化了实践教学,增加了选修课,突出了人才培养特色。制定出台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学分制实施细则》,为逐步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考试的教育、激励、评价、调节功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主持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院级课题32项;获省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18项。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考研通过率有了较大提高,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达到7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由2001年的65.5%提高到2003年的89.97%,跃居全省第二名。普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64.4%。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到40%,体育达标率达到98.8%,师范专业毕业生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达99.5%以上,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普通话推广先进单位。在全省公务员招考中我院录取率连续三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我院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趋于合理
  两年来,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教师163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39人。目前,我院专任教师467人,博士21人,硕士83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87人;正高职称31人,副高职称1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2人,院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2人。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日趋合理,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质量监控体系日臻完善
着力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先后研究制定、修订《学籍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16项。教学计划管理、日常教务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品位。
  加强了教学督导工作,严格教学质量检查。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构建和完善了教育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反馈和教学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每学期教师教学效果的优秀和良好率均在90%以上。
(六)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首位地位,认真加强和改进“两课”建设,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两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2001年以来,有6个班被评为省、市级文明班级,18人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学生,25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10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应届毕业生。
  狠抓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武术、健美操比赛和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均取得优良成绩,11人次打破9项我院田运会记录。
  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先后开设了音乐、美术等选修课程,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和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各类奖励25项。
(七)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多种形式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成人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由25个增加到37个,另新增4个高中起点本科专业。2003年计划招生1660人。
充分发挥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工作,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7期,培训学员3072人。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积极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的网络教育,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渠道,提升了办学层次。
  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现开设了生物工程、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并实现了首次招生。
 (八)科研工作成效显著,综合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1995年科研工作会议以来,我院发挥自身优势,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研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科研计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了《科研奖励与资助办法》,将科研工作的量化措施引入管理工作中,对申请的外源课题实行配套经费,对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实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共完成国家科研计划6项,省级科研计划144项,厅级科研计划205项,院级科研计划257项。在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评选中取得了突破。“九五”以来共争取外来科研经费760余万元,其中2003年250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2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13项。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先后邀请张明高院士、赵其国院士、黄楠森教授以及国际著名小麦专家加森(José Luis Araus)博士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举办学术研讨会、必博娱乐,BBO娱乐:会等300余场。聘请赵其国院士等59人任我院兼职或客座教授。
  职业教育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地厅级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8项,地厅级成果奖43项。对职技高师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体系,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宏观管理研究,参与了河南省职业教育“九五”、“十五”发展规划、“河南省2003-2007年教育发展规划”、“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制定工作。教育厅批准在我院设立了“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同志们,过去的几年,是我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规模持续扩大、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科研实力。这些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发展的上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辛勤耕耘、敬业奉献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教学和科研工作默默服务的广大干部工人和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出诸多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尚待提高;科研整体优势发挥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招生和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基本办学条件与水平评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有些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开创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两年,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努力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突破,争取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顺利通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解决我院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在改革发展创新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学生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转变,努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第二要树立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开放办学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第三要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观,在我院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重视结构的优化,狠抓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四要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第五要树立用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第六要树立经营学校的思想,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投入产出规律、周期发展规律和循序渐进规律,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突破
  1.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用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一是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及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调整专业结构,加大传统专业的改革和改造力度,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一批“精品”专业。二是建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的专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类群。三是加快新增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大师资培养,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提高新增专业的办学水平。四是加强新专业的申报工作,争取今后两年内新增8-10个本科专业。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一是切实加大3个联办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力度,使之尽快成长为省级重点学科,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科。二是巩固提高现有7个院级重点学科,尽快发展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三是选育5-8个新的院级重点学科,扩大我院重点学科规模。四是全院动员,集中资源,扎扎实实地开展新一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工作,争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突破。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教学计划实施两年一小修、四年一大修,进一步规范主要基础课教学,强化主干课程教学,增大选修课程比例,及时更新陈旧课程内容。在巩固提高现有省、院级优秀课程基础上,新建15-20门省院级优秀课程,每年投入优秀课程建设专项经费5~10万元。
  加强“两课”教学,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强化外语、计算机和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2005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8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三级通过率达到60%以上。在有条件的院系,部分课程试行双语教学。提高全国统编教材和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的选用率。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参编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出版体现学院专业特色的专业教材。
  2.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现部分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化,进一步提高实验课开出率,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要逐步达到60%以上。建立实验项目管理数据库,规范实验教学项目的论证、设立、变更等程序。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实验室评估标准为指南,制定出台我院《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完成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值达到5000元以上。每年设立10万元以上的院级重点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专项运行资金,在巩固提高现有5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筹建2-5个新的院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建成4-8个综合性的基础实验室或中心。制定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办法和教学仪器设备有偿占用管理办法,设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保证实验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
  扩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成省内一流的生物标本馆,新建食品加工厂、机械厂、育种实习基地、盆景园、动物医院等校内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建设高新技术教学科研示范园区。进一步强化职业中专校内教育教学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 “四双工程”实施办法,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定期举办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全校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必修课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要达到70%以上,其中自行开发的要占到30%以上。
  4.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认真落实学分制实施细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逐步构建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专业试行导师制,完善学生考试评价办法,根据课程性质实行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方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提前修完学分提前毕业。
  5.强化教学管理和督导,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全面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各教学和管理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学院、系(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评估制度。
  实行教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逐步扩大教学单位管理自主权。
  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坚持督教与督学相配合。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加强对教学信息的沟通和反馈,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机制,提升综合科研实力
  1.明确方向,合理定位
充分认识科研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走出去、引进来,克服“等、靠、要”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开展研究工作,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以应用研究为主,以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为重点,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点,根据我院文、管、经等专业的发展实际,以职业教育研究为重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研激励机制
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根据教学工作情况,核定不同人员的科研工作量,把科研工作纳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建立科研水平评估体系,研究实施院、系科研工作排名制度。每年投入50万元经费,建立“开放性科研基金”。认真落实科研奖励和资助办法,实施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的项目论证,加强科研启动费的效用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建优势学术研究群体,逐步建成10-15个院级优势学术研究群体,形成2-3个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群体,培养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3-5名。
  3.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
积极参与申报国家“973”、“863”、自然科研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计划项目,以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和大中型企业联合攻关为重点,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每年争取外源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院级资助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
  根据我院科研工作重点,把1-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建成具有省内较高水平的开放性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专职科研人员,为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浓厚学术氛围。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校办产业成果转化能力,本着校办产业优先的原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维护学校和科研人员利益。每位专任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年均发表论文1篇以上,全院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0项以上,厅局级60项以上,积极培育国家级科研成果。
  4.加强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充分发挥我院作为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宏观管理研究,为政府和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学院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关注和研究职教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研究层次,加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力争成为全国职教研究的重要基地。
  设立每年5万元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基金,立项开展院级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改论文奖。
  5.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发挥学术窗口和阵地作用
  学报要为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骨干教师成长服务,成为学院的窗口。“自然科学版”要争取自然科学与文科分开,制定有关办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提高转载率和引用量,每期要有5篇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论文,办刊质量和论文水平达到同类期刊一流水平;“职业教育版”要以特色求发展,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职业教育界的影响,在巩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五)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树立“人才兴校”思想,在全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对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人才兴校”思想。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进一步扩大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使高层次人才和教师代表参与进人计划、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等学术管理工作,强化院、系学术委员会功能,在全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加强师德教育,促进教风建设
  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倡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增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
  3.实施“853”和“2521”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建立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
  “853”工程是指:到2007年,通过培养和引进,使我院教授达到80名,博士达到50名,硕士达到300名; “2521”工程是指:到2007年,使我院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达到20名,省级骨干教师达到5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0名,院级骨干教师达到100名。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认真落实院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等各项规定,广开智力引进门路,从省内外广泛引进、聘用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每个院级重点学科都能够形成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人才梯队。调整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结构比例,到2005年,专任教师要达到700人左右,其中硕士学位以上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4.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完善教师报考研究生的规定,鼓励定向攻读研究生或在职申请学位。修订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办法,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结合传统专业改造和新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地实施教师转岗培训。健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外语、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途径和考核办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兼职、转岗的激励、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上多门课、上新课、上优质课;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授课、讲学、联合科研等方式,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60万元。
(六)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制度和促进机制
   1.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学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服务
  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积极推进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以学分制实施为契机,做好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探索新形势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应届毕业生考研奖励基金、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奖励基金和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学生创新教育科研基金,允许在本专业、本年级中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重新选择专业。修订和完善学生综合评定办法和奖学金评定办法,加大学习成绩在奖学金评定中的权重,扩大单项奖学金的奖励面,鼓励学生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逐步建立分层教学制度,采取不同计划等措施,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课堂纪律和成绩考核评价制度。为学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条件和生活环境。
  2.坚持齐抓共管,促进学风根本好转
  学风建设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全院要形成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学生管理干部、教师代表和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各级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者都要增强学风意识,重视学风建设,经常提醒自己抓没抓学风,措施得力与否,工作到位与否;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在教风、学风建设上有无表率作用,尽没尽到职责,主动承担责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创建优良学风而尽心尽力;要引导学生经常思考自己的学风是否端正。必博娱乐,BBO娱乐、学生处要制定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院系党政干部要有专人负责学生学风建设,每学期党政联席会议要专门研究学生学风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对策;图书馆、实验中心、网络中心等单位要主动为学生跟踪服务;督导办要加强督学工作;团委、学生会要围绕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共同努力,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使优良学风发扬光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才。以良好学风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七)完善 “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机制,搞好招生和就业工作
  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一起抓,适应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需要,加强对招生和就业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要紧跟高考制度改革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切实加强生源市场调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拓宽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省内生源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以省内生源为主、积极争取省外生源,以普招生源为主、兼顾对口生源的招生工作新格局。要逐步实行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
  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和就业教育,使就业和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举办毕业生就业见面会、鼓励支持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开拓省外就业市场以及建设好毕业生就业网站等途径,积极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努力保持我院较高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要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去向等,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八)精心组织,统筹规划,认真做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按照教育部规定,2005年以前要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进行水平评估。这是我院发展中的又一挑战。全院上下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认真做好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正确对待评估,视评估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准确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认真分析我院教学工作实际,认清差距,找准目标,全力建设,务求实效。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我院办学指导思想,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根据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尽快建立学院和教学院系评估组织领导机构并开展工作。各院系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做好自评工作,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达标计划,使我院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九)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实施多形式办学
充分发挥我院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扩大成人教育规模,提高培养质量,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丰富办学类型。2005年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力争达到6000人左右。
切实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力争每年培训各类学员1500人次以上。积极引进重点大学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经验,联合举办远程网络教育,2004年实现首次招生,2005年招生规模力争达到1000人以上。
按照教育部《必博娱乐,BBO娱乐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办好新科学院。坚持“校企共建”,走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通过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十)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营造氛围,逐步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院建成在同类院校具有一流水平的数字化校园。
2004年完成校园网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校园网连通多媒体教室、职工住宅的目标。到2005年新建或更新12个计算机实验室和36个多媒体合班教室及50-60个多媒体标准教室,新增教学用计算机800台,使我院直接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达到生均0.15台。建立起教学、科研、学生等管理信息数据库,通过自主开发、购买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科研和校务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在不断增加纸质文献的同时,持续加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每年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占事业经费的比例要达到2%以上,到2005年馆藏文献信息总量增加到150万册(件),达到水平评估的标准。
  同志们,当前我院的建设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好机遇、好势头,也面临着新挑战、新目标、新使命。我们的前景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同心同德,高奏教学科研工作主旋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